随着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伊朗的制裁正式恢复生效,这个本就深陷困境的中东国家,正面临经济命脉受创、安全防线承压、内政风险加剧的多重危机。这场由英法德启动“快速恢复制裁”机制引发的连锁反应,不仅宣告伊核协议框架濒临崩塌,更将伊朗推向了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。
制裁的利刃首先刺向伊朗脆弱的经济根基。此次恢复的制裁涵盖石油出口限制、金融渠道封锁、资产冻结等核心领域,而石油出口恰是伊朗财政的“压舱石”——此前即便在美国单边制裁下,石油贸易仍支撑其避免经济崩溃。如今联合国级别的制裁将彻底切断其合规贸易通道,预计财政收入将缩水超50%。雪上加霜的是,伊朗当前通胀率已达40%,食品与住房价格飙升,里亚尔汇率持续暴跌,制裁叠加效应可能使通胀率突破100%,普通民众的生活将陷入绝境。德黑兰居民希玛的担忧道出了普遍心声:“我们早已难以维持收支平衡,更多制裁只会让生存更艰难”。
安全领域的威胁同步升级,形成“内忧外患”的凶险格局。制裁包含全面武器禁运条款,这意味着伊朗采购先进防御装备的通道被彻底封死,此前计划引进的俄制苏-35战斗机等项目已化为泡影。而外部威胁正步步紧逼,以色列近期频频释放军事打击信号,伊朗官员直言“鉴于以色列的侵略姿态与美国的支持,战争爆发可能性大幅上升”。更严峻的是,伊朗核设施此前已遭美以联合空袭,在防御能力受限的情况下,其核安全与领土主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内政稳定与外交空间也随制裁重启持续收缩。经济困境已埋下社会动荡的隐患,伊朗前官员警告,民众对生活水平下滑的不满可能转化为街头抗议。外交层面,英法德推动制裁的举动让伊朗意识到欧洲国家正逐步倒向美国阵营,双边关系陷入冰点——伊朗已紧急召回驻三国大使进行磋商 。尽管中俄在安理会全力推动延长制裁豁免,但决议草案最终遭否决,伊朗失去了关键的国际支持,在外交舞台上更显孤立。
面对多重困境,伊朗官方虽表态“已做好准备”,并计划依托与金砖国家合作、国内应对措施渡过难关,但现实挑战远超预期。更危险的是,制裁可能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采取激进回应,其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已警告,不排除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甚至退出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,这将使地区核危机彻底失控。
联合国制裁的重启,本质上是大国博弈与地区矛盾交织的产物,却让伊朗民众承受了最直接的代价。从经济崩盘风险到安全威胁加剧,从外交孤立到内政动荡,多重困境的叠加正将伊朗推向危险的十字路口。这场危机的化解,既需要美欧与伊朗重启平等对话,更离不开国际社会对中东和平的真正关切,否则制裁的恶性循环只会让地区局势滑向更深的动荡。
配资门户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