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合国大会上,142 个国家按下 “赞成” 键,以压倒性优势通过支持巴以 “两国方案” 的《纽约宣言》,这是国际社会对中东和平的集体呼吁。可就在和平共识刚落地的同时,以色列右翼却用 “吞并计划” 给出强硬回应:总理内塔尼亚胡奔赴西岸定居点签扩建协议,内阁高官痛批联合国决议是 “外交攻击”。
一边是外交桌上的和平路线图,一边是推土机下的领土扩张,巴以局势刚出现的和平微光,似乎又要被现实的阴影覆盖。
142 国的和平共识:不是 “一时兴起”,是清晰的路线图
这次通过的《纽约宣言》,绝非联合国的 “官方文章”,由法国、沙特、中国、挪威等 40 多个国家联合发起,内容具体到 “有时间表、有执行步骤”:明确以 1967 年边界为基础推进巴勒斯坦建国,要求哈马斯停止暴力活动以排除在谈判外,同时推动加沙停火、人质释放、巴以外交正常化,形成一套完整的和平 “组合拳”。
142 票赞成、10 票反对、12 票弃权的表决结果,创下近年巴以相关决议支持率新高。其中,中法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、沙特等阿拉伯核心国家、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集体站队 “支持”,意味着和平共识已跨越 “东西方”“南北半球” 的分歧。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:“这不是抽象的理念,而是国际社会为巴以和平画出的‘行动路线图’。”
这份路线图的关键,在于首次将 “巴勒斯坦建国” 与 “以色列安全” 绑定 ,既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,也明确巴勒斯坦的主权诉求,试图打破 “只谈安全、不谈建国” 的僵局。但问题在于,路线图再清晰,若一方拒绝 “按图施工”,和平仍会卡在 “起点”。
以色列右翼的 “推土机宣言”:从 “事实控制” 到 “法律吞并”
就在联合国投票前一晚,内塔尼亚胡的动作早已 “剧透” 态度 ,他专程前往西岸 E1 区定居点,签署 “扩建 1200 套住宅” 的协议,面对镜头直言:“不会有巴勒斯坦国,西岸是以色列历史与主权的核心。”
E1 区的选择绝非偶然:这片位于耶路撒冷与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之间的土地,一旦完成扩建,将直接割裂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南北两部分,彻底破坏巴勒斯坦建国所需的 “领土连续性”。国际社会多年来一直反对 E1 区开发,认为这是 “扼杀两国方案的关键一步”。
内塔尼亚胡的表态并非孤例,以色列内阁随即掀起 “反制潮”: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称联合国决议是 “对以色列的外交攻击,试图在我们的土地上建立恐怖国家”;司法部长莱文则表态 “联合国在奖励恐怖主义,以色列绝不会接受外部强加的边界”。
这种强硬背后,是以色列右翼的 “既定战略”:早在 2025 年 7 月,以色列议会就以 71 票赞成、13 票反对通过《西岸主权审议动议》,为 “吞并西岸 C 区” 铺路。
C 区占西岸总面积 60%,目前由以军实际控制,巴勒斯坦人在该区域修建房屋的许可通过率不足 1%,早已是 “事实占领”。如今右翼想做的,就是把 “事实占领” 变成 “法律吞并”。
美国的 “沉默纵容”:不是中立,是给以色列 “开绿灯”
谈到以色列的强硬,绕不开美国的态度 ,这次美国既未公开反对以色列的吞并计划,也未明确支持联合国决议,而是用 “模糊表态” 传递 “默许信号”。
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访以期间的记者会上称:“以色列扩建定居点,可视为对国际社会推动巴勒斯坦建国的‘合理回应’。”
这番话没有谴责,反而将以色列的扩张行为 “合理化”。更关键的是,以色列总理府事后泄露的闭门会议记录显示,卢比奥明确表示 “美国不会阻止以色列对西岸实施主权措施”。
尽管美国国务院内部有官员担忧,此举会破坏《亚伯拉罕协议》的稳定,但特朗普政府更看重 “中东可控秩序”,只要以色列的行动不引发大规模地区冲突,美国就愿意 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。
这种态度与美国国内民意形成反差:皮尤研究中心 2025 年 8 月调查显示,58% 的美国民众反对以色列吞并西岸,认为 “会加剧地区动荡”。这说明,美国的 “沉默” 并非出于国内压力,而是战略考量下的 “选择性忽视”。
和平共识 VS 现实行动:谁在 “打脸” 国际法?
当 142 国在联合国为 “两国方案” 投票时,西岸的现实正在上演 “另一种剧情”:以色列的推土机在 C 区平整土地,新建定居点的塔吊已经立起;而巴勒斯坦人在自家土地上盖房,仍需向以军申请许可,且多数会被驳回。这不是 “政治分歧”,而是 “生存空间的对抗”。
从 1967 年 “六日战争” 以色列占领西岸,到 1993 年《奥斯陆协议》承诺 “分阶段撤军”,再到如今右翼推动 “吞并”,西岸问题的核心矛盾从未变过:国际社会坚持 “以 1967 年边界为基础”,以色列右翼却想 “用定居点改写边界”。
更讽刺的是,这场博弈已从 “解决问题” 变成 “抢时间”,联合国想通过外交谈判推进和平,以色列右翼则想抢在谈判前 “固化领土现状”。就像以色列前外长利夫尼所言:“当国际法还在讨论‘应该怎样’时,推土机已经在回答‘将会怎样’。”
结语:“纸上和平” 难敌 “推土机现实”,国际社会该如何发力?
联合国 142 国的投票,证明和平共识仍在;但以色列右翼的 “吞并” 动作,却在给和平泼冷水。这场矛盾的核心,不是 “没有方案”,而是 “方案缺乏执行力”,国际社会若只停留在 “投票支持”,不采取实质措施推动以色列遵守决议,“两国方案” 终将沦为 “纸上和平”。
古特雷斯在决议通过后警告:“国际法不是‘可选条款’,若任其被忽视,中东的暴力循环只会更难打破。” 未来,国际社会能否通过 “制裁不遵守决议的行为”“加大对巴勒斯坦发展援助”“推动美俄中等大国协调施压”,让以色列回到谈判桌前,将是和平能否推进的关键。
毕竟,当推土机的声音盖过外交谈判的声音时,受伤的不只是巴以民众,还有国际社会对 “规则能解决争端” 的信心。
参考资料: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批准关于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及实施“两国方案”的纽约宣言 2025-09-13 08:59·央广网
配资门户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