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6日,在湖南省保靖县葫芦镇,一场以“鼓震山河 舞铸同心”为主题的村厨村艺万家欢・苗族鼓舞文化传承活动,将苗鼓的激昂与生活的烟火气融为一体,绘就了一幅热闹非凡的文化传承画卷,奏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民族同心乐章。
活动当天,随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洪富强敲响苗鼓第一棒,百鼓八卦阵应声而动,场面恢宏壮观,鼓手们整齐划一的动作,配合着多变的鼓点节奏,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。紧随其后的百人柳旗舞气势磅礴,百名舞者随鼓点开合辗转;百人苗歌联唱悠扬婉转,《阿婆的茶碗》唱出家国情怀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
各村的鼓舞大晒精彩纷呈,鼓手们身着民族服饰,不同村寨的鼓手们各展绝技,有的融入苗家生活元素,有的结合创新舞蹈动作,多样风格中展现着共同的文化基因,让古老的苗鼓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苗族鼓舞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葫芦镇有着深厚的根基。作为“中国苗族鼓舞艺术之乡”,葫芦镇的苗鼓从来不是孤立的表演,它诞生于苗族祭祀活动中,通过把音乐、舞蹈、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组合在一起,以鼓乐娱乐身心,指挥生产,蕴涵了苗族人民的虔诚信仰和勇于创造、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,它是节庆时的欢歌,是劳作时的号子,更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。
鼓声暂歇时,村厨村艺展示同样令人瞩目。厨艺大晒环节,炊烟袅袅,香味四溢,不同于传统赛事的竞技感,这里的“晒”更像一场充满烟火气的文化集会。各村代表队支起灶台,苗家酸鱼的酸香、土家族腊肉的醇厚、腌菜的清爽在空气中交织。刀工的起落间藏着祖辈传下的烹饪智慧,调味的轻重里透着对本土食材的深刻理解,大家不比拼名次高低,只专注于把最地道的家乡味呈现出来。
主持人采访时,村厨们谈起“用当年新米做豆腐”“辣椒得三晒三腌”“酸鱼要腌足百日”的讲究。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烹饪秘诀,通过“村厨大灶台”的展示,不仅成了活态的文化标本,更悄然串联起食材种植、手艺传承、游客体验的产业链条,让每道菜品都成了乡土文化的载体。
午后的村集,文化传承以更鲜活的方式延续。美食区的小吃琳琅满目,保靖黄金茶与葫芦21℃小屋奶茶香气交融。好物区的苗绣、竹编手工艺品引得游客驻足,特产区的新鲜蔬果带着晨露的清新。互动区的漆扇制作摊位前,“葫芦”字样的扇子吸引大家驻足,有人临摹苗鼓图案,有人题写祝福话语,这些细节里,藏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。
以“鼓”聚人气、以“厨”暖人心、以“艺”铸同心。夜幕降临,村艺晚会接续着白天的热情,从开场舞的活力四射到各民族特色节目轮番上演,既有融入苗鼓元素的现代舞,也有反映各族群众共促乡村振兴的节目。当压轴曲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响起,旋律如纽带般将所有人连在一起,随着节奏同频跳动,声浪穿过操场,漫过村寨,与白日的鼓点、灶台的烟火交织成一片,既有对家乡的眷恋,又饱含民族自豪和对国家的祝福,更是各民族众志成城、向着同一方向前行的同心共鸣。
【责任编辑:郭旭】
配资门户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